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刊发公司张琳教授、博士研究生杨继顺文章《“四个全面”新表述的哲学意蕴》。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gd/gd_rwxb/gd_ktsb_1681/xcsjjwzqhjstdsjjcsdllcx/202101/t20210119_5245912.shtml
原文如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的新表述。这一新表述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关键节点,着眼于“两个大局”,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的最新阐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清晰、理论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定型、文化更加繁荣,提升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最新表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着丰富的哲学意蕴。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要价值目标。坚守人民立场,就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宗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人民至上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人民主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的当代追求,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做出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实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价值目标。
“四个全面”新表述鲜明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在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坚持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体现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充分汲取了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它的基本内涵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方向,强调战略整体和战略全局,妥善处理方法与目的、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重点与非重点等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立足新时代观察和思考问题,将党和人民事业放在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谋划,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只有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才能更好发展党和人民的事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表述,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开启新的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方向正确,以强有力的举措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稳扎稳打向前发展。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全面从严治党就是遵循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实现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其全局性和战略性,着眼战略整体、战略重点和战略未来,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反映协调推进的系统观念
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当代发展和根本要求。系统观念是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立足整体视域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分析事物内在机理、处理事物内在矛盾。系统观念贯穿于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
“十四五”时期,胸怀“两个大局”,党中央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推动各项工作,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反映了协调推进的系统观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就是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围绕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谋划改革,不断适应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时代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健全法治保障体系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就是充分认识并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的、方针、主线、总体布局和目标,它们共同构成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科学有机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即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凸显实干兴邦的实践特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实践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也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新表述,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凸显了实干兴邦的实践特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在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等关系基础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显著的实践特征、实践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蓬勃生命力,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认识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哲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