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ETVlCTOR1946
网站首页 >> 媒体发声 >> 正文
《陕西日报》: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3-06-15     作者:   点击量:   分享到:

6月12日,《陕西日报》刊发任晓伟文章: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原文链接:https://xzzsx.sxdaily.com.cn/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811017.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

原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着眼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阔视野中,进一步全面系统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课题,既深化了对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的认识,又以一系列新观点和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新结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是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在适应时代发展中不断砥砺奋进的重要力量,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具有通过源源不断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服务和推进社会整体进步的重大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教育的这种历史作用。马克思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马克思主义科学指明了教育的本质和现代化发展方向,奠定了人类教育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基石,指导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探索和开创出人类教育发展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教育、善于领导教育和勇于推动教育变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坚持把教育作为不同时期领导现代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并把教育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突出战略地位加以认识和强调,领导中国教育事业不断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建设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在新的时代高度、理论和实践高度上不断提升对教育的重大战略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使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国之大计和党之大计来同时强调教育的作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作用和地位新的重大认识发展,表明教育既承担着为党育人的使命,也肩负着为国育才的任务,这一重要论述奠定了新时代中国教育不断创新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重申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这进一步深刻揭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深化了对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丰富内涵的认识和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重大推进。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对中国教育的本质特征的新概括新总结。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在教育领域中也同样是这样的。因此,全国教育大会把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作为发展中国教育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是对中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重要深化。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必须牢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建设教育强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也就是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强国。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也只有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根本上保证教育强国建设任务的实现。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最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根本问题,这是在新的条件下党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基本观点新的认识升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和阐述这一问题对教育事业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地强调这一重大战略观点,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既作为教育的根本问题又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提出来,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强大价值和政治引领,体现了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以及如何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深刻思考,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质的政治毅力,鲜明呈现出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强烈自信。

紧扣高质量发展生命线加快教育强国建设

从中国现代化的大局来把握教育的基础重要性和战略先导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从实践来看,“把教育搞上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重要推动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实现党的二十大的战略安排,必然要持续不断把教育搞上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更高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教育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事业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阶段后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体现。只有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紧扣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中国教育才能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开创出新的辉煌。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如何建设教育强国这一课题,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进行了全面要求和部署,主要是:加强基础教育建设,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以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为目标不断完善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同时,推动改革教育评价方式,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构建起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评价机制保障。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指教育本身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是指教育要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中要推动形成这种倍增效应,必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特别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要聚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形成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要求相适应的新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体系,通过有计划地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来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实现协同创新;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弘扬工匠精神,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持续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产业生力军;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

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过程也是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教育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充分保障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就指出过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特别是教育的压力普遍前移,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普遍存在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现象,既有损员工身心健康成长,也加重家庭经济和精力负担;高等教育经历了量的快速扩张,质的提升矛盾越来越突出;教育重知识、轻素质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教风、学风亟待进一步净化;党对教育领域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只有围绕这些突出问题和短板,持续推进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形成与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才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断提高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这充分彰显了在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个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直接体现着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力、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作为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和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领导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宏大的党的教师队伍,推动着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从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出发,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深刻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的新理念,并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第一标准提了出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把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到新的阶段。

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提高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质量,必须不断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完善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以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支撑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吸引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必须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把“第一标准”,以优良师德师风保障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在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焕发中国教育新荣光。

作者单位:BETVLCTOR伟德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