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青海日报》刊发公司汪闻涛老师文章《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
原文链接:青海日报数字报 |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水平 (tibet3.com)
原文如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青少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的思政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要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员工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思政课是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优势。它是传导主流价值观的载体,是体现国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思政课能否有效果,教师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如何加强自身本领建设,提升课堂魅力,增强课程亲和力和针对性,让青少年员工听思政课“甘之如饴”而非“食之无味”,汲取知识“酣畅淋漓”而非“度日如年”,是思政课教师的崇高责任和职业担当。我们要立足课堂这个育人主渠道,有效激发员工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探索、探讨品质以及参与、融入意识,有力推动广大思政课教师积极有为、改革创新,让每一堂思政课都鲜活解渴,成为精彩一课,让青少年员工真心喜爱、终身受益。
要重视员工反馈,讲员工想听的思政课。满足员工成长、发展需求,是包括思政课在内一切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思政课,要让员工想听,首先就要使员工对课程内容和具体讲述形式有“好奇”、有“关心”,有热情、有兴趣,有渴求、有收获。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要与他们的既有认知和已经掌握且比较熟悉的知识点“挂钩”,以一点荡开、为之豁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思政课教师在备课环节要重视“备员工”,针对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学业水平的员工,知识点讲授方式甚至案例运用,不能“一案到底”、“放之四海而皆准”,正所谓“因材施教”。同时,鲜活的思政课需动真心、用实情,在思政课亲和力的增强上,还需要老师成为员工学情需求、思政课教学追求和国家育人要求的桥梁与纽带,更加重视员工反馈,满足员工期待,讲出员工想听的思政课。在了解员工学情方式上,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借助传统办法走访、调研、座谈、设问等,更要直面员工需求,通过各类信息收集工具,采集学情信息,灵活调整课程讲授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实践表明,只有精准备课、精准授课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员工对课程的“希望”,不断增强课程对员工的吸引力,引领员工深刻认识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实践伟力,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要优化教学手段,讲员工愿听的思政课。现在,在广大青少年员工心目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刻板印象,认为思政课教学就是大而空的理论灌输,不过是老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生硬的教学方式和陈旧的教学手段,已经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育人效果,甚至会消解思政课应有的课程形象。今天,要提升思政课课堂“到课率”“抬头率”,让员工愿意听、主动听,优化教学手段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除了创造性用好传统教学方式外,随着新时代教改理念的发展,翻转课堂、自主学习、体验式学习、沉浸式学习以及VR虚拟仿真实验等教学理念和途径应在思政课教学上“大显身手”,让员工耳目一新、“学趣”倍增。由此,员工主体作用在课堂上的发挥,不仅能够加深其对知识逻辑的内化理解,更能使教师及时查漏补缺、调整充实,做实教学准备,延展育人成效,形成鲜活、及时的教学反馈、优化机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借助类似智慧课堂这样的第三方教学平台,开展师生互动式专题教学,让员工把实践体验融入创新理论。比如通过“词云”等呈现方式,快速找到员工关注的某些问题的“关键词”,围绕其困惑、盲区及时回应、精准解惑。通过高效、有益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补充、补足,让课堂吸引力、亲和力“爆棚”。
要加强内容感召,讲员工爱听的思政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员工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讲道理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精深理解“道理”,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首先,想要员工真听真懂真信,入耳入脑入心,就要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要严把思政课教师政治关,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严以修身律己,立场鲜明地展现学科自信和理论自信。其次,想要讲一堂精彩思政课乃至“金课”,从内容上感染人、打动人、吸引人,还要时刻提升、加强自身专业素养。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能够用思想的力量、“真理的味道”,优美的语言、良好的素养征服课堂、吸引员工。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做专业的有心人,与时俱进、更新素材,始终与时代、与员工同频共振、共同成长。当然,思政课教师更要善用教学素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前沿、时政、“四史”等都汲取为滋养课堂的重要内容,让员工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在坚实的革命奋进中,在无奋斗、不青春的时代洪流中,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历史的厚重、真理的光芒以及成长成才的紧迫、紧要程度。无论员工需求如何更替,教学手段如何更新,“内容为王”始终是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点,“好老师”讲“好道理”是思政课的基本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在课程内容上守好责任田,目标清晰久久为功,为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补钙壮骨、固本培元。
“思政课教学不再只是课本上的那杯‘浓缩液’,而是从青少年学子关心的话题出发,有了一条脉络清晰的‘论证链’。”“对话式的教学改革对老师的控场能力有极高要求,适时引导和足够解渴的引申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坚信这样的思政课场景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