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9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刊发公司张琳教授文章:《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并入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公众号2020年度热文。
详情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l8mQSxVAn7EbXz1WilubQ
原文如下: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一直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并就此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底线”是指人们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或设定的最低目标和基本要求。“底线思维”是指做最坏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掌握主动权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底线思维,就是坚持防患未然、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就是坚持遵循规律、精准谋划的科学思维,就是坚持化危为机、保稳求进的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坚守人民利益价值取向的应有之义,是应对国际国内疫情变局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国家治理能效和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底线思维的实践要求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优化治理措施、加强团结合作。
[关键词] 底线思维;思想意蕴;价值归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重视底线思维,并就此做过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梳理和系统研究这些重要论述,揭示底线思维的思想意蕴,阐述坚持底线思维的实践价值和实践要求,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悉心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智慧,更好地遵循和把握当前复杂形势下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底线思维”的提出过程
“底线”特别是“底线思维”是习近平经常使用的术语或词汇。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100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这两个概念。正因如此,“底线”已成为当下流行的话语,而“底线思维”则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概念。梳理和总结习近平提出、使用这两个概念的过程及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底线思维的思想意蕴和基本语境是非常必要的。
2013年7月25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强调要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国际经济形势,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工作。[1]
2014年1月7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2](P149)3月1日,就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国家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社会安定挑战。[2](P202)6月30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7月29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新挑战的准备。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让广大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矩。[3](P148)12月2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是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底线。12月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注重防风险,努力排除风险因素,做好风险评估。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4](P127)3月4日,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指出,希望全国政协委员要守住道德底线,不碰法律红线,自觉廉洁自律。6月5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强调,广大司法人员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6月16日,在贵州调研时指出,希望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6月30日,在会见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时要求广大县委书记,坚持严律己、有底线、守法纪。8月24日,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严格生态安全底线、红线和高压线,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12月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要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线。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讲话指出,要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既要注重规范惩戒、严明纪律底线,更要引导人向善向上,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5]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指出,要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4月20日,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视察时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危机意识,担起历史重任,适应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潮流,抓住和用好国防和军队改革这个历史性机遇,努力构建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能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6]
2017年1月23日,习近平在视察驻张家口部队时指出,要强化使命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提高训练实战化水平,促进部队实战能力提升。2月17日,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原则性和策略性统一,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4](P382)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维护金融安全,要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7]8月1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4](P417)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再次强调,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底线思维。
2018年4月2日,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要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抓住主要矛盾。6月22日,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对外工作要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讲话时强调,要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
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8]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3月19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时指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12月19日,在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纪律部队代表时再次强调,必须增强国家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保持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打击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基本法权威以及利用澳门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行为。[9]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讲话指出,建章立制,要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体现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10](P19)1月19日,在春节前夕赴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讲话指出,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11]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讲话强调,必须增强谨慎之心,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4月8日和4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两次重申,我们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12]5月26日,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全面加强练兵备战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复杂情况,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国家战略全局稳定。[13]6月2日,在主持专家学者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
上述“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重大、权威、战略性判断,为我们应对复杂形势下的风险挑战指明了方向,为谋划推进改革、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等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多次、反复强调底线思维,特别是今年已在十个重要场合提及底线思维,旨在提醒我们要提高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思想认识、做好较长时间疫情防控的工作准备。同时,意味着疫情防控由险重的阻击战转入艰苦的持久战。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见叶知秋的敏锐,将防风险与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二、“底线思维”的思想意蕴
“底线”是指人们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或指设定的最低目标和基本要求。“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科学思维方法,它通常是以发现事物发生最坏结果为逻辑起点,以守住底线,防止最坏结果发生为着力点。它既是目标底线,也是行为底线,是目标底线和行为底线以因果律联结在一起而共同发力的有机统一体。坚持底线思维,就是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4](P60)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14](P181)底线思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是一种防患未然、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是遵循规律、精准谋划的科学思维,是化危为机、保稳求进的辩证思维。只有坚持底线思维,才能不断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
1.“底线思维”是防患未然、深谋远虑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实现长远性和全局性目标而制定前瞻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决策的思维,是一种“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15](P244)的思维方法,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加快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全面恢复的首要思维。底线思维就是这种具有前瞻性、导向性和全局性的战略思维,就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要,前瞻性地预设目标底线或临界线,并将这种目标底线转化为针对性行动底线,争取在行动层面做到全面、准确、有力的思维。底线思维就是着眼整体利益和全局目标实现,拟定符合正确认识的目标和任务导向,“对于要实现的伟大目标要作深谋远虑的思考,以寻求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之策。”[16]《礼记•中庸》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地区)、感染和病亡人数庞大的严峻现实,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充分预估国际疫情严峻形势可能对我国产生的最坏结果,坚持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底线紧迫感,为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做到防患于未然、遇事不慌、镇定自若。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及早及时察知危险可能性,先谋而后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从而减少风险和化解危机。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预先估计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想方设法进行弥补,谋划巩固疫情防控战果的新措施,并千方百计为恢复生产生活正常秩序创造有利条件,不失时机畅通产业、市场和经济社会循环。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在落实“六保”政策、做好“六稳”工作、扶持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扩大内需等上着力,形成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坚持防控可能迟滞、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系统性风险,坚持以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为底线导向,统筹全局和局部利益、长远和眼前利益等多种利益关系,慎重决策、谋定后动。特别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风险挑战和短板弱项,要有前瞻性谋划,“聚焦公共卫生、生物、粮食、能源、金融、网络、防灾备灾、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预防预备和应急处突相结合,抓住时机,主动作为”。[12]
2.“底线思维”是遵循规律、精准谋划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是以客观事实和事物发展规律为依据,经过严密科学论证和精准谋划后最终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可检验性等特点。科学思维决定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工作水平,能不能有效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能不能有针对性加强输入性风险防控工作,能不能提高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有效性和精准性,“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看有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14](P177)底线思维就是这种尊重规律、严密论证、精准谋划、明辨利害、合理决策的科学思维方法,是一种系统性、准确性、合理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底线思维的确立,就是建立在尊崇客观事实,按客观规律办事,科学预料、针对性谋划基础上,及早控制可能的偶然、意外事件的思维。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坚持底线思维,就是着眼于经济社会秩序的全面恢复,拟定有针对性地符合科学判断的精准策略,是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顺利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有效方法。底线思维的确立,需要明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严密论证和审慎谋划后根据合适时间采取恰当的行动,最终取得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双胜利。坚持底线思维,不仅要清醒认知内防反弹形势,更要科学把握国际疫情输入的潜在风险,在与其他国家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中趋利避害、化险为夷,推动经济社会秩序良性运转。坚持底线思维,不仅要加强陆海口岸疫情防控,补齐外防输入的薄弱环节,还要注意国内疫情防控堵塞漏洞,加大对边境城市疫情防控人员和物资保障力度,协调解决医护力量、卫生检疫、隔离条件等方面问题和困难,以防外部环境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3.“底线思维”是化危为机、保稳求进的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和观察事物的思维方式,是“客观地而不是主观地、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克服极端化、片面化”[14](P179-180)的思维方法。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当事物量变积累到一定界线就会引起质的变化,底线就是事物发生变化的临界线或不可跨越分界线。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性和现实性是辩证转化的。底线思维是这种具有预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分析预判事物质量变化的界限,及时预测最坏可能性,主动避免其改变性质、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在疫情防控中,微小的险情如果被忽视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积聚扩散、引起量到质的变化,并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要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就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就要正确把握机遇与风险的辩证统一,不是遇风险就裹足不前、畏首畏尾,而是正视风险,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坚持底线思维不是看地盘、守摊子,而是要把握守底有为、保稳求进的辩证统一,底线思维不是消极懈怠、无所作为的被动性思维,而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性和进取性思维,坚持保稳总基调的前提下,求得或谋取进步,“六保”和“六稳”解决的就是如何坚持“稳”然后再求“进”的问题。坚持底线思维,就是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既看到不利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方面;既要抓住主要矛盾,还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条件为转移把握工作重点。既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再次发生,还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全面推进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最终取得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成果。
三、“底线思维”的实践意义与要求
“底线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淀而成的思想智慧,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韬略。坚持底线思维体现着鲜明的实践意蕴。坚持底线思维,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坚守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取向的应有之义,是应对错综复杂疫情局势、保持战略定力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国家治理能效和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以及有针对性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全面恢复经济生活秩序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复杂形势下防范化解重大疫情风险具有明确的价值归旨。
1.坚守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取向的应有之义
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与思维主体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底线思维具有目的性和价值性,[16]或者说底线思维的价值旨归,就是为了实现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底线思维是保障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底线思维从根本上说,就是不能触碰、不能逾越、不能践踏的事关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界限。底线思维的总价值目标就是为了保障人民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何影响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风险都要坚决予以防范化解。在这些重大原则、立场问题上,“旗帜要鲜明,态度要明确,不能有丝毫含糊”。[15](P247)因此,坚持底线思维实质上与坚守人民利益至上是根本一致的,均是将维护和发展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头等位置。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17](P161)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的关键所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着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落实在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千方百计地减少重症率和病亡率,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尽最大可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疫情平稳后,想方设法复工复产,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恢复,强调落实“六保”政策和做好“六稳”工作,解决就业、收入、复学等实际困难,这都是人民利益至上价值取向的体现。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中国之治”的价值旨归。
2.应对国际国内疫情变局的现实需要
新冠病毒全球传播,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世界各地均出现医疗设备匮乏、医护人员缺少、医用物资短缺等现象,疫情传播加大了人与人、人与社群关系的对立与紧张,出现了不同立场、利益、地域、社群、族群被撕裂的危险,引发了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产业链的迁移、国际格局的变动、国际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等有所抬头,世界和平与发展受到重大影响。近期国内疫情有所反弹,个别地区出现国外输入性确诊病例、聚集性感染及跨省传播等情况,疫情发展尚存不确定性因素。面对境外疫情增长态势仍在持续的局面,面对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的形势,亟须坚持未雨绸缪、深谋远虑的底线思维。亟须保持高度警惕,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疫情防控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18]不断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战果。从疫情防控已取得重大战果看,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底线思维,悉心部署和精心谋划的结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始终坚持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积极作为、掌握防控主动权,成功化解了突如其来的疫情危机,克服了重大风险和挑战。这成果确实来之不易,全国人民特别是湖北武汉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各方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为了巩固已有战果,不让这些战果前功尽弃,就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根据各地区各部门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为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助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确保顺利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助力。
3.提升国家治理能效和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
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展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优势,体现了中国制度和治理能力优势,但也暴露出治理和执政中的一些不足和短板。诸如疫情防控倚重社区、乡村等基层组织治理,组织效率和动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仍需加强,政令不一、政出多门等现象需要避免。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如何把握好政策和执行力度,是考验决策者智慧和执政者能力的关键时期。底线思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提升国家治理能效和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遵循。提醒党员干部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宁可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宁可把风险看得更严峻一些,做好化解最坏局势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底线思维是应对错综复杂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是提升大国治理能效和党的执政能力离不开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19](P2)面对风险坚定信心,牢牢把握主动权,拿出尊重客观事实、科学精准应对之策,确保取得最佳效果。底线思维不单单为了阐述一个哲学道理,而是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坚持底线思维,就是牢牢把握疫情防控底线、安全生产底线、产业链分工底线和民生保障底线,防止疫情传播引发国家、政党、人民安全风险,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N].人民日报,2013-07-31(1).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5.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N].人民日报,2016-01-13(1).
[6] 习近平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视察时强调:抓住改革机遇 锐意开拓创新 聚力攻坚克难 加快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指挥体系[N].人民日报,2016-04-21(1).
[7]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 做好金融工作维护金融安全[N].人民日报,2017-04-27(1).
[8]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N].人民日报,2019-01-22(1).
[9] 习近平会见澳门特别行政区纪律部队代表[N].人民日报,2019-12-20(2).
[10] 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11] 习近平春节前夕赴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 祝各族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祝祖国欣欣向荣[N].人民日报,2020-01-22(1).
[12]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强调: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 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N].人民日报,2020-04-28(1).
[13]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推进军队各项工作 坚决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2020年目标任务[N].人民日报,2020-05-27(1).
[1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16] 杨信礼.深刻认识坚持底线思维[N].人民日报,2019-06-25(7).
[17] 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1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 研究部署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 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N].人民日报,2020-04-30(1).
[19]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